目前分類:育兒資訊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 

你的寶寶黏著你不放嗎?當你去洗澡或是上個廁所,他就開始放聲大哭,哭得你手忙腳亂,趕緊加快手邊的工作,回到他的身邊,你知道寶寶為什麼離不開你嗎? 

寶寶的成長是令人驚喜的過程,他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發展,五、六個月大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起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他的身邊,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能不能順利地度過危機呢?關鍵就在於媽媽如何處理!

為什麼有分離焦慮症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夠區別熟人與陌生人的不同,進而對陌生人產生懼怕及逃避的反應,等到寶寶長到五、六個月大時,會認定一個特定的對象,與他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這個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他的眼睛會一再地搜尋媽媽,看到時,就會高興得手足舞蹈,但只要媽媽一離開,寶寶就會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表示,這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主要是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成人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他的認知裡,物體離開就等於是完全消失,他必須感覺到物體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症狀會逐漸減輕 
根據學者研究,三個月大的嬰兒,能夠辨識養育者與其他人的不同,之後七個月,逐漸發展出依戀養育者之愛,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嬰幼兒安全感的來源,也會影響他日後情緒與人格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盡量支持寶寶,讓他感受到爸媽的愛,滿足他對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兩歲以後,寶寶的分離焦慮就會逐漸地減輕,轉為自主性的萌芽,藉著摸索環境的方式,發展自我獨立的能力,直到寶寶三歲時,開始和其他人互動,分離焦慮症的情形也就逐漸地消失了。但是孩子進入可以上學的階段,離開家庭到學校去的環境改變,可能又將引發他另一波的分離焦慮症。 

可能影響日後行為發展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快速地發展情緒與社會行為,三個月大的嬰兒,只能夠表現愉快,興奮與苦惱三種情緒,但六個月大的嬰兒,更多了懼怕、憤怒、厭惡、苦惱及愉快等情緒,幼兒開始害怕陌生的人、事、物,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症,但是要判讀三歲以前的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嚴重程度,是否足以影響日後行為的異常,並不容易,例如:害怕陌生人、不喜歡跟同齡孩子玩,或是對某些物體特別害怕等症狀,很容易和正常的表現融合在一起,而且大都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克服過去。不過父母親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在這段過渡期裡,如果沒有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與支持,就會造成負面的情緒發展,潛藏在孩子的個性中,也許會變得沒有自信,或是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事物等。根據統計研究發現,某些問題青少年的焦慮症,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的首次焦慮,因此,了解寶寶的情緒,讓他感受到父母親的愛,寶寶的成長才會快樂又健康。 

醫學治療焦慮症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親不必過分擔心焦慮症會毀了孩子一輩子,或是他長大後變成焦慮的成年人,目前,他們發展了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製造模仿情境,讓幼兒觀察他人如何成功地面對焦慮的情境。二、敏感遞減法:訓練個案放鬆→鼓勵個案描述會產生焦慮的情境→鼓勵個案相像過去認定會產生焦慮的情境,由情節較輕的情境開始想像。當個案無法同時感覺放鬆和焦慮,就會降低對焦慮的敏感程度及不良反應。 

孩子哭了要離開嗎? 
面對寶寶因為分離而害怕的哭泣,媽媽們不自禁地心生憐惜,甚至產生罪惡感,因而放棄離開的念頭,轉身回到寶寶身邊,但卻會無形中讓孩子學習到,用哭鬧哀憐的方式,是可以讓父母親屈服的,因此這個時候媽媽要下定決心,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離開,並向他保證何時會回來,幫寶寶建立起「媽媽並沒有消失」的概念,漸漸地讓他跨越這道認知的鴻溝,走出分離焦慮的恐懼。 

幫助寶寶度過焦慮 
不只是寶寶會因為分離而感到焦慮,媽媽也一樣有這種情緒,分分秒秒為寶寶掛心、無法放手讓寶寶獨立、擔心寶寶生病而過度保護等,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過度的依賴,反而愈加重分離焦慮的症狀,因此,爸爸媽媽先調適好心態,才能協助寶寶共同度過心理危機。 


一、適當的協助:對孩子會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是情境,做知識性的教育,並用漸進式的引導,協助他們認識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寶寶的好奇心,進而敢去接近或做嚐試。 

二、給寶寶立即性的回應及安全感: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隨時做出回應,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存在,沒有消失;當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廁所時,你可以將寶寶放在門口,他會先看你是不是在那邊,然後再去玩自己的遊戲,就這樣來來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不見,直到他確認媽媽一直都在的事實之後,你就可以關上門,但記得要保持跟寶寶的溝通哦! 

三、在必要時堅定地離開; 

四、媽媽自己也要放鬆心情。 

避免錯誤的處理方式 
一、避免將幼兒關在黑暗的場所,或施以恫嚇的手段,例如:寶寶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魔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

二、避免強迫分離的情形發生,

三、避免以賄賂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四、避免趁寶寶睡著時溜走, 

重質不重量的親密關係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建議,對於0-3歲的幼兒來說,社會心理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對將來的人格發展,有重要深遠的影響,懂得寶寶的需求,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即使親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也能讓寶寶發展出健康穩定的人格。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寶寶的小脊背已經挺得直直的,吃飯時可以把他(她)放在童車裡餵飯。寶寶特別喜歡吃手指頭、腳趾頭。媽媽們常常擔心寶寶會把細菌吃到肚子裡,急于制止寶寶的行為,但是這個糾正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只能誘導寶寶的正確習慣。媽媽恢復工作後,要隨時注意寶寶的生理及心理的變化,並及時調整寶寶的生活習慣。 

寶寶現在爬得很有章法了,兩只小手在前面撐著,小腿在后面使勁蹬,而且還能用胳膊做支點轉圈或後退。當你拉他站起來時,他(她)會自己用力,平衡能力也越來越強,現在寶寶逐漸能獨自坐穩了,他(她)可以從趴著的姿勢轉變成坐姿。有時,他(她)會趴著轉圈,找自己的腳。 

這時寶寶還是用手掌拿東西,但也開始會用手指的前半部分和拇指去撿起較小的東西了,並集中所有的精力去關注手裡拿著的東西。寶寶基本上掌握了簡單玩具的功能,並能按要求去做。他(她)可以用雙手握取東西,並將手中的物體對敲。 

從總體發育速度來講,寶寶的身體發育與剛出生時相比已經趨于平緩,現在男孩的平均體重為8.69公斤,女孩的平均體重為8.07公斤。如果男孩的體重在6.77公斤以下,女孩的體重在6.25公斤以下時,需要去做體檢,檢查一下瘦的原因是由於生病還是餵養不合理。現在寶寶的身長男孩平均為69.9厘米,女孩為68.3厘米。一些寶寶已經長出1-3顆牙齒。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
  在寶寶六個月前,母乳是最完美的食品,沒有需要添加任何食物或飲料(包括開水)。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媽媽的奶水充足,同時減少過敏的可能。
  即使在頭一年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相當量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寶寶六個月大時,神經發展也讓他適合嚐試他種餵食方式。他的頭控制較好,眼睛可以直視前方,稍加扶持可以坐得穩,並且會用手抓東西放至嘴裡。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情形,如果有五、六天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情況下,而他每次伸手抓東西就往自己嘴巴送,而且不停的想吃奶時,就可試著讓他吃一點熟香蕉或馬鈴薯,如果他吃得很高興而且不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他已經準備要吃其他食物了。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幾個月的差別是正常的。

添加副食品10大原則

原則1. 持續哺乳
持續在寶寶需求時就哺餵母乳,避免因為過多的副食品取代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素及免疫方面的好處。

原則2. 漸進添加
一開始先讓寶寶吃一兩湯匙以母奶或是開水泡成糊狀的米粉,如果寶寶吃得不錯,幾天後可以另外再餵一餐。通常約在開始進食兩個月後左右,可以一天吃到三餐的副食品。一旦寶寶熟悉適應不同的進食方式時,可以慢慢改變食物的性狀,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並且添加其他的食物。一般建議先是水果泥、及青菜泥,最後是肉類。 

原則3. 多樣化內容
每天提供多樣化的食物,母奶、米麥粉、水果、蔬菜及動物性食物。添加鐵的穀類米麥粉及肉可以提供適當的鐵。豆類、小魚、起司、優格等可以提供鈣。(一歲之前不建議喝鮮奶。)避免給太多的果汁,(一歲前不要超過每天120cc,之後不要超過每天240cc),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一週不要超過三個。

原則4. 準備一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
當寶寶的咀嚼吞嚥功能越來越熟練時,約在八個月大左右,可以嘗試讓他以手抓東西吃,例如:撕碎的土司、小塊雞肉、熟的香蕉切片、煮熟的紅蘿蔔、地瓜或是麵條。不同的味道和質感,會讓他有興趣抓來吃。要注意不要讓他嗆到。不宜給他花生,爆米花,翠果子,瓜子、硬糖果或其他硬而圓的食物,以免造成異物吸入。 

原則5. 天然為主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品為主,無需添加調味品。製作之前,除了用具要乾淨外也記得要洗手。 

原則6.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酸性的水果,如:草莓、柑橘、蕃茄,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歲之前不要食用。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 以免引起肉毒桿菌中毒。一歲之前不要給寶寶一般成人吃的牛奶,兩歲之前不要給寶寶脫脂牛奶,已免缺乏必需脂肪酸,並造成不必要的腎臟負荷。

原則7. 注意反應
一次從少量開始添加一種食物,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氣喘、皮膚紅疹、腹瀉等。如果適應不錯,可逐漸增加量,一週之後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物。

原則8. 愉快的用餐氣氛
選擇大人最輕鬆的時間開始嘗試餵寶寶副食品,可以是中午或是晚上。一開始寶寶可能不太習慣不同的進食方式及食物,需要有耐心。可以一邊餵食,一邊鼓勵他:「好好吃喔!」用餐時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培養他良好的進食習慣。可以在餵食前讓寶寶先喝些母奶,以避免他太餓。維持用餐時的氣氛。每個人的胃口及對食物的偏好不同要勉強寶寶,當他不想吃時,就抱離椅子。儘量給他多種食物去選擇。 

原則9.不要怕髒
當他習慣於吞嚥食物後,可試著讓他自己拿湯匙。當他湯匙拿得不錯時,讓他穿圍兜,地上舖報紙或塑膠布,會讓妳比較容易清理。通常在一歲以後,他可以做得較好。 

原則10.不需要用奶瓶
副食品不要放在奶瓶中,以免過度餵食,或是讓寶寶嗆到。 試著讓他用杯子喝飲料,而不需使用奶瓶。市面上很多寶寶用的杯子,有兩個把手,杯子有蓋子使裡面的液體不易溢出。可先放一些開水在裡面,讓寶寶知道怎麼使用它。剛開始他可能會拿來當玩具玩,不要著急,他慢慢會學會使用杯子,等他使用得順手時,可以放些果汁或奶水讓他飲用。 

注意: 當寶寶開始進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形狀、顏色、或味道有可能會改變。有時你會看到食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例如:紅蘿蔔絲、蔬菜葉,這是很常見而正常的。有時米粉、米飯、蘋果泥、或是香蕉會讓寶寶的大便較硬不好排出,可以嘗試換別種食物看看。

藉由使用適量的糖、鹽、及油,不以食物當作鼓勵,提供均衡的食物,你可以培養寶寶正確的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當寶寶開始表現出對大人食物有興趣,或是他的神經發展到可以控制頭部及手的動作時即可嚐試讓他吃副食品。不要著急,不要怕髒或麻煩,維持進餐時的愉快氣氛,和他一起享受用餐的樂趣!


陳昭惠 2002/03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便秘是指腸子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導致大便乾燥堅硬,次數減少,排出困難。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秘,嬰兒便秘時,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時啼哭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欲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因此,嬰兒便秘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所以,對嬰兒便秘,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一、食物療法:對嬰兒便秘首先要尋找原因,若係母乳喂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狀隨即緩解。牛奶喂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乾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卷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等,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嬰兒便秘經以上飲食調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給寶寶飲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將蜂蜜放入牛奶中喂養,效果較好。也可吃點大蕉,短期內即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嬰兒便秘時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顯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須熬開冷卻後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二、訓練排便習慣: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藥物處理:嬰兒便秘經 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採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家長應用手將 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裏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具有通便作用。

  以上通便的簡易方法不妨一試。 


用食物餵養解決嬰幼兒便秘問題 

嬰幼兒大便乾燥,有時甚至引起肚子痛便不出來的情況也是很讓父母頭痛的問題。父母首先應該了解孩子便秘的原因,如用牛奶餵養、輔食不當或是生活作息不規則等等。

要解決嬰兒便秘問題,可以從食物餵養中來調節。

1.可在兩次餵奶之間加餵一些果汁〈最好是用新鮮水果現榨的〉或是蔬菜水,可加入少許溶解好的白糖水,幫助大便通暢。

2.在添加輔食時,應適當地餵食一些肉類脂肪,以起到滑腸的作用。

3.在孩子大便乾燥或便不出來時,可多餵食一些香蕉泥〈香蕉去皮掏碎成泥〉,能起到很有效的通便作用。大便正常後就不用特意餵食或應減量,以免孩子出現拉肚子的現象。

除了在餵養上調節外,還可幫孩子做一下按摩,加快腸的蠕動,有助於順利排便。方法是:在孩子排便前,在孩子小腹處沿肚臍周圍順時針作輕輕揉動的按摩,約兩三分鐘。


專家建議小秘方:
1.對於母乳餵養的嬰兒,可以2~3克的麥芽糖溶在20C.C的開水中,或將果汁加水一倍餵食,一天可使用3次,果汁可選用柳丁或葡萄汁,因有些嬰兒吃了蘋果汁反而便秘得更厲害。
 
2.滿6個月的嬰兒即能吃各種副食品,如發生便秘可用食物來調理(如優酪乳),亦可將蔬菜絞碎與米粥一起煮,還可餵食水果泥,如香蕉、水蜜桃、草莓、橘子等。
 
3.餵食嬰兒奶量過少,也會產生便秘,只要酌量增加即可改善。
 
4.運動不足也是嬰兒便秘的原因之一,所以應盡量讓嬰兒到戶外鍛鍊一下。
 
5.小兒便秘多因飲食引起,所以平常應避免香燥辛熱的食物,並糾正偏食和吃零食的習慣。
 
6.將松子仁、桃仁、芝麻適量絞碎與米煮粥做為副食品。
 
7.較大小孩可吃地瓜葉及地瓜飯。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半年來,寶寶的身體變化特別大,他(她)從剛出生時的小老頭變成現在白白胖胖的小寶貝,讓你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寶寶現在與你的感情日益深濃,他(她)的情緒被你的行方左右著,有你在身邊寶寶會很快樂,當你離開時他(她)就變得很煩躁。 

寶寶的身體發育比上個月又有進步,男孩的平均體重為8.39公斤,女孩為7.78公斤。男孩平均身高達到69.9厘米,女孩達到68.3厘米。 

現在你把寶寶放在床上,他(她)自己會在床上滾來滾去。還可以透過胳膊和膝蓋的推拉向前移動,但這還不是真正的爬。寶寶很喜歡站起來,這時你扶著寶寶的腋下,他(她)可以站得非常穩,當你用枕頭圍住寶寶時,他(她)可以用手撐著枕頭,身體前傾,努力端坐著不倒。 

寶寶特別喜歡研究物體的物理屬性。手裡拿著玩具時,他(她)會使勁地用手搖晃玩具,或重重地扔在地上聽玩具發出的響聲,當他的雙手各抓著一件東西的時候,還會考慮如何去拿第三件。他(她)對所有的東西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希望自己都去試一試,寶寶的貪心常惹得你開懷大笑。

成長到6個月大時,寶寶可以運用諸如“ee”、“ay”、“ey”等元音和m、n、b、sh、f、d、l等輔音發出更多的聲音。他(她)會改變音量、音調、語速,並可運用語音來表達高興、舒服、愉快、不高興和不舒服等情緒。 

你注意到了嗎?寶寶會模仿你和丈夫的表情了,你對他(她)做鬼臉,寶寶也會學相同的動作,你常常被寶寶逗得樂不可支。寶寶已經能區分不同玩具的功能和聲音,他(她)會追逐喜歡的玩具發出的聲響,當不喜歡的玩具放在身邊時寶寶則表現得無動于衷。當一個玩具從寶寶面前消失時,他(她)會尋找它數秒。當一種聲音或一個動作重複出現時,他(她)會期望這種聲音或動作再次發生。他(她)逐漸記住做過的事,而且在不經提醒的情況下可以重複相同的步驟。 

寶寶現在已經可以安穩地睡一整夜覺,並對餐桌上的食物表現出明顯的興趣,特別喜歡自己用手抓著飯菜吃。這個時期寶寶的身體長得很快,因此要隨時注意給他(她)補充鈣質,以免由於缺鈣形成肋外翻及雞胸等症,也可避免缺鈣引起的夜啼。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
  在寶寶六個月前,母乳是最完美的食品,沒有需要添加任何食物或飲料(包括開水)。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媽媽的奶水充足,同時減少過敏的可能。


  即使在頭一年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相當量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寶寶六個月大時,神經發展也讓他適合嚐試他種餵食方式。他的頭控制較好,眼睛可以直視前方,稍加扶持可以坐得穩,並且會用手抓東西放至嘴裡。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情形,如果有五、六天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情況下,而他每次伸手抓東西就往自己嘴巴送,而且不停的想吃奶時,就可試著讓他吃一點熟香蕉或馬鈴薯,如果他吃得很高興而且不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他已經準備要吃其他食物了。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幾個月的差別是正常的。 

添加副食品10大原則:
  原則1. 持續哺乳
       持續在寶寶需求時就哺餵母乳,避免因為過多的副食品取代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素及
     免疫方面的好處。 

  原則2. 漸進添加
       一開始先讓寶寶吃一兩湯匙以母奶或是}水泡成糊狀的米粉,如果寶寶吃得不錯,
     幾天後可以另外再餵一餐。通常約在開始進食兩個月後左右,可以一天吃到三餐的副食
     品。一旦寶寶熟悉適應不同的進食方式時,可以慢慢改變食物的性狀,增加食物的黏稠
     度,並且添加其他的食物。
     一般建議先是水果泥、及青菜泥,最後是肉類。 

  原則3. 多樣化內容
       每天提供多樣化的食物,母奶、米麥粉、水果、蔬菜及動物性食物。添加鐵的穀類
     米麥粉及肉可以提供適當的鐵。豆類、小魚、起司、優格等可以提供鈣。(一歲之前不建
     議喝鮮奶。)避免給太多的果汁,(一歲前不要超過每天120cc,之後不要超過每天240cc),
     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
     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一週不要超過三個。 

  原則4. 準備一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
       當寶寶的咀嚼吞嚥功能越來越熟練時,約在八個月大左右,可以嘗試讓他以手抓東
     西吃,例如:撕碎的土司、小塊雞肉、熟的香蕉切片、煮熟的紅蘿蔔、地瓜或是麵條。
     不同的味道和質感,會讓他有興趣抓來吃。要注意不要讓他嗆到。不宜給他花生,爆米
     花,翠果子,瓜子、硬糖果或其他硬而圓的食物,以免造成異物吸入。 

  原則5. 天然為主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品為主,無需添加調味品。製作之前,除了用具要乾淨外
     也記得要洗手。 

  原則6.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酸性的水果,如:草莓、柑橘、蕃茄,都是比
     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歲之前不要食用。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 以免引
     起肉毒桿菌中毒。一歲之前不要給寶寶一般成人吃的牛奶,兩歲之前不要給寶寶脫脂牛
     奶,已免缺乏必需脂肪酸,並造成不必要的腎臟負荷。 

  原則7. 注意反應
       一次從少量開始添加一種食物,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氣喘、皮膚紅疹、腹瀉
     等。如果適應不錯,可逐漸增加量,一週之後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物。 

  原則8. 愉快的用餐氣氛
       選擇大人最輕鬆的時間開始嘗試餵寶寶副食品,可以是中午或是晚上。一開始寶寶
     可能不太習慣不同的進食方式及食物,需要有耐心。可以一邊餵食,一邊鼓勵他:「好
     好吃喔!」用餐時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培養他良好的進食習慣。可以在餵食前讓
     寶寶先喝些母奶,以避免他太餓。維持用餐時的氣氛。每個人的胃口及對食物的偏好不
     同要勉強寶寶,當他不想吃時,就抱離椅子。儘量給他多種食物去選擇。 

  原則9.不要怕髒
       當他習慣於吞嚥食物後,可試著讓他自己拿湯匙。當他湯匙拿得不錯時,讓他穿圍
     兜,地上舖報紙或塑膠布,會讓妳比較容易清理。通常在一歲以後,他可以做得較好。 

  原則10.不需要用奶瓶
       副食品不要放在奶瓶中,以免過度餵食,或是讓寶寶嗆到。 試著讓他用杯子喝飲料
     ,而不需使用奶瓶。市面上很多寶寶用的杯子,有兩個把手,杯子有蓋子使裡面的液體
     不易溢出。可先放一些開水在裡面,讓寶寶知道怎麼使用它。剛開始他可能會拿來當玩
     具玩,不要著急,他慢慢會學會使用杯子,等他使用得順手時,可以放些果汁或奶水讓
     他飲用。 

注意: 當寶寶開始進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形狀、顏色、或味道有可能會改變。有時你會看到食
   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例如:紅蘿蔔絲、蔬菜葉,這是很常見而正常的。有時米粉、米飯、
   蘋果泥、或是香蕉會讓寶寶的大便較硬不好排出,可以嘗試換別種食物看看。 

  藉由使用適量的糖、鹽、及油,不以食物當作鼓勵,提供均衡的食物,你可以培養寶寶正確的
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當寶寶開始表現出對大人食物有興趣,或是他的神經發展到可以控制頭部及手的動
作時即可嚐試讓他吃副食品。不要著急,不要怕髒或麻煩,維持進餐時的愉快氣氛,和他一起享受
用餐的樂趣! 

理想的離乳
  隨著寶寶的成長,固體食物攝取量的增加,寶寶吸母乳的次數逐漸減少。有一天,他的心理滿足了,他長大了,他自然就不再吸媽媽的奶了。這可能是一歲,可能是兩歲,也可能是六七歲。 

  寶寶吃奶的次數減少時,你可以試著告訴他,他已經長大了,可以開始準備不吃奶了。如果寶寶並沒有減少吃奶的跡象時,離乳可能還太早。要有耐心,因為對寶寶而言,吃母乳不僅是獲取營養,更是他心理得到慰藉的一個方式。 不同的媽媽可能有不同的離乳方式,你可以試著: 

  方法一、一天減一次餵奶的次數。
  如果在你餵奶的時候,寶寶並不專心,或是吃一下子就不吸了,你可以試看看減掉一餐。那一餐可以用杯子或是奶瓶餵食,或是以其他的食物替代。可以每三四天,或是每一兩週減一餐,逐次遞減。 通常我們建議開始離乳的時間是在一歲左右,所以不一定要經過奶瓶這個階段,如此可以避免日後還要再一次戒掉奶瓶。
 

  方法二、逐漸縮短每次餵食的時間。
  例如他本來每一次是吸十分鐘,改成讓他吸五分鐘。然後給他一些營養的點心,或用杯子再餵他果汁或牛奶,內容要視他的年齡而定(請參考副食品一章)。 

  方法三、拖延他吃奶的時間,並且用其他的方式讓他分心。
  如果他不是以母奶為主食時,如果他在不適當的時間,例如宴會的時候,要求要吃奶,你可以試著告訴他,這個時機不適合,等到回到家或睡覺前再吃奶(通常適用於較大的孩子);或者用其他好玩的東西或食物吸引他的注意力。 

  方法四、改變睡覺前的儀式。
  通常睡覺前的一餐是最後被停止的一餐。有的媽媽會試著在睡覺前讓寶寶吃或喝一些點心。刷過牙之後,摟著他和他一起看故事書或是聽音樂,然後再睡覺。 這可能需要幾週的時間,寶寶才會學會。 

  如果你嘗試了好幾個禮拜,寶寶還是沒有辦法停止吃母乳,可能表示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有的時候是寶寶的年齡還太小,有的時候是因為家裡環境的改變, 或是他的身體不舒服,讓他更想吸奶。不要急,隔幾週再試看看;早晚他自然就會不想吃奶了。 

  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環境下,周圍的親朋好友或是我們的工作環境可能並不允許我們這麼做。周圍的人可能無法接受漸進式的離乳的方式,而要求我們狠下心來,幾天完全不讓寶寶吃母乳,甚至幾天都不要讓寶寶見到媽媽。對於後者的方式對寶寶到底有沒有影響,沒有絕對的答案。到底好不好,也是見仁見智。(我個人是比較不贊同。)重要的是,不論媽媽決定何時不再餵寶寶,或是如何讓寶寶不再吃母乳,不要忘了寶寶還是需要我們的愛,當我們不再哺餵寶寶母乳時,我們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讓他感覺到我們仍是愛他的。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將抓到的東西放入口中咬,這時可就要懷疑寶寶可能正面臨著「長牙期」。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炫沛表示,大多數的寶寶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寶寶在長牙期除了會發生以上的情況之外,在情緒上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不易安撫、常常哭鬧、不安。如果您的寶寶已經進入長牙階段,您可以在要長出牙齒的牙肉上,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至於長牙期的寶寶會不會發燒或拉肚子呢?林炫沛醫師說,長牙期不一定會有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如果有這些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應該與長牙無關。然而不可否認的,有些寶寶會因長牙的不適而影響情緒,甚至導致食慾不佳,此時幫助寶寶渡過不適的長牙期,則顯得十分重要。
 

長牙期的口腔保健

在寶寶長牙時期作好口腔保健,對日後牙齒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建議父母在寶寶一出生起,每次餵食完畢需用乾淨的溼紗布或手帕,將牙齦清洗乾淨;在長牙階段,因為初期只長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輕輕刷牙齒表面,至於後面沒長牙齒的牙齦仍需用紗布清潔;到了後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並注意宜選擇小頭、軟毛的牙刷,以免傷害牙齦。 

渡過長牙期的因應方法

給予適當「器具」
在長牙時期,一般寶寶會喜歡咬硬的東西,為防止寶寶亂抓亂咬,父母可以為他準備固齒器,如果沒有固齒器,可將胡蘿蔔、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讓寶寶咬。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在咬蔬果時,父母須小心不要讓寶寶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拿到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東西,以避免寶寶將它們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嚨。


按摩寶寶牙床
父母有時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紅腫的牙肉,如此可讓寶寶覺得較舒適。


準備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沒有胃口,則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較冰凍、柔軟的食物,如優格、布丁、起司……等。


適時的呵護與關懷
在剛開始長牙期間,寶寶更需要父母的呵護及關懷,如此可緩和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覺溫暖與舒適。


定期作健齒檢查
林炫沛醫師建議,父母應該在寶寶長牙時期(約在寶寶六個月~十二個月大之間)帶寶寶至兒童牙科看診,藉此除可了解寶寶長牙的情形與飲食的習慣,也能讓父母確知如何清潔寶寶的牙齒,必要時也可以替寶寶做專業的牙齒清潔。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成長速度很快,腿更加強壯,如果媽媽雙手扶著寶寶的腋下,他(她)可以站立一段時間,這時,他(她)可以輪流抬腳,就好像在走路似的。寶寶已經可以把頭抬起來豎直幾分鐘,有的寶寶可以獨自坐一小會兒。趴著時也可以抬起胸博,翹起小屁股。躺著時,可以看到自已的腳。

寶寶的記憶力得到加強,對物體也有一個完整的概念,當他(她)看到沙發後伸出來一只手,就能知道沙發后藏著的是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只手,這時如果有東西擋住他(她)的視線,他(她)會試著移開它。

現在寶寶總愛抬起胳膊,期望著你去擁抱他,當願望不能滿足時他(她)會大聲地叫。他(她)開始對陌生人感到焦慮、害怕,有時只允許家人抱。他(她)會緊盯著鏡子中的自己微笑,並與“他”講話,當他(她)不高興時,也能明確地表現出自己的氣憤。

寶寶現在已經能吃一些蛋羹了,你可以把蛋黃煮好后壓碎後餵他(她),因為這時母乳中的維生素和鐵質會越來越缺乏,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發育的需要。除雞蛋以外,豆腐、菜蔬、粥等都可以適當地餵寶寶吃一點。

現在男孩的平均體重為7.79公斤,女孩的平均體重為7.24公斤。男孩的平均身長為66.3厘米,女孩為64.8厘米。

 http://www.wretch.cc/blog/gisufan&article_id=3143918" target=_blank>世衛組織新的男寶寶體重標準表 

 http://www.wretch.cc/blog/gisufan&article_id=3143941" target=_blank>世衛組織新的男寶寶身高標準表 

 http://www.wretch.cc/blog/gisufan&article_id=3143942" target=_blank>世衛組織新的女寶寶體重標準表

 http://www.wretch.cc/blog/gisufan&article_id=3143950" target=_blank>世衛組織新的女寶寶身高標準表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寶寶時間,和他一起玩,這些簡單的小辦法就可以讓你的寶寶更聰明。想讓寶寶更聰明,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貴的玩具,或者遵循什麼深奧的智力開發的學問,其實你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好的幫手。對他說話、給他講故事、唱歌或者只是在一起開懷大笑……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就是刺激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好模式。 

  
    當然了,再好的父母也不是總能想出新鮮的遊戲來和孩子玩。那么,我們介紹的這50個有趣,同時也是科學的小遊戲就很有用了,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無窮的靈感。


1. 目光交流
新生的寶寶一天中很多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中度過,所以你應該非常珍惜他睜開眼睛的有限時間,看著他,也讓他看到你。小寶寶很早就有了辨認人的不同面孔的能力,我相信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記住爸爸媽媽的樣子。那么我告訴你--每一次你的寶貝看著你,他的記憶力就多了一些累積。


2. 說話,越多越好
也許,開始你得到的只是寶寶茫然的目光,但先不要放棄,而且要在你希望得到他回應的地方稍做停頓,留給寶寶一些時間。不用多久,孩子就能夠掌握對話的節奏,並且用友好的"咿咿呀呀"來填補你留給他的那些空白。


3. 母乳喂養,越長久越好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我還是想說,哺乳是一個絕好的與你的小嬰兒交流的機會。在他香甜地吮吸時,你輕輕哼唱,或者跟他說說話,哪怕只是輕撫他那柔軟的頭髮,都將再一次地加深你們之間的情感。


4. 伸舌頭的遊戲
研究表明,出生僅僅只有兩天的嬰兒就能夠模仿簡單的面部動作--這是他們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早期表現。


5. 看看自己
讓你的寶寶從鏡子裡看看自己。剛一開始,他可能會以為那是另一個可愛的小伙伴,然後他會發現自己能令那個"小伙伴"揮手和微笑--所有的寶寶都會喜歡這樣的遊戲。


6. 撓撓
撓撓他的小腳心,或者溫柔地呵他的痒痒,他會很開心。而且,笑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


7. 那裡不一樣?
將兩幅畫舉到離寶寶8~12英尺的地方讓他看。這兩幅畫應該是大致一樣,但稍微有所區別的。(比如一幅畫中的樹下有只小兔子,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雖然小,卻已經能夠反覆地來回看那兩幅畫,慢慢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這種簡單的遊戲將為他以後識字以及閱讀打下很好的基礎。


8. 分享
帶寶寶出去散步,用小車推著他,或者將他舒服地抱在懷裡。一路上向他描述你所看到的一切︰"一只小狗跑過來了。""看,小樹又長大了。""你聽到汽車喇叭聲了嗎?"你知道嗎,這樣做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詞彙量。 

9. 傻傻的媽媽
有沒有試過像小嬰兒一樣咿呀地歌唱,或者高聲地模仿寶寶那些"嬰兒的語言"。別怕旁人笑話你傻,你的寶貝最欣賞你這樣做了。 

10. 學會100首歌
實際上我的建議是能學多少首就學多少首。或者你也可以唱自己寫的歌(比如︰我喜歡給你換尿布,換尿布,換尿布……)。有研究表明,熟悉音樂的節奏對學數學很有幫助。 

11. 尿布時間很重要
當寶寶躺著,你給他換尿布時,教給他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衣服的各個部分。要盡量講解得多一些。 

12. 你就是孩子的遊樂場
父母躺在床上或者地上,讓寶寶在你們的身上爬來爬去,攀上攀下。這個最便宜的"遊樂場"可以給寶寶帶來非常多的樂趣。可以鍛鍊他的協調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 

13. 買東西
你唱歌唱累了,遊戲也結束了,那么,去趟超市吧。那裡往來的人群,各種各樣的聲音和顏色能給寶寶無窮樂趣。 

14. 給一個線索,先﹗
開燈之前,你說︰"我要開燈了。"然後再按下開關。這樣的小小動作可以教給寶寶因果關係的概念。 

15. 一個小驚喜
用嘴在寶寶的小臉、小胳膊或小腿上輕輕吹口氣,寶寶會很喜歡這種對皮膚的小刺激。 

16. 一張兩張面巾紙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把面巾紙從盒子裡拉出來的動作,不要阻止他。只不過浪費了幾張紙,你卻得到了一個可以鍛鍊孩子感官的玩具--看你的寶寶怎樣將它們揉皺又撫平。你還可以將小玩具偷偷藏在面巾紙下面,然後你看吧,孩子發現那些玩具時會是多么地欣喜若狂。

17. 讀書
一遍又一遍地讀。科學家們已經發現,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夠識別句子當中的因果關係--如果你能連續讀兩三遍的話。這樣反覆地讀書對孩子學習語言很有幫助。 

18. 藏貓貓
你藏起來,然後你又出現。你滑稽的表情讓孩子笑個不停。在笑聲中,小寶寶慢慢明白,一個物品是怎樣消失,又是怎樣重新出現。 

19. 自由地觸摸
找一只盒子,用來保留各種各樣質地的小東西︰碎布、絲綢、羊毛、尼龍等等。用這些東西輕柔地拂過孩子的面頰、肚子和雙腿,同時向他描述這些東西的感覺。
 

20. 別著急,休息一下
每天總要有那么幾分鐘,和你的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明亮的燈光、沒有遊戲和玩具。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他去探索,看看他能把你帶到那裡。 

21. 做一本家庭相冊
相冊裡應該保留你們所有親戚的照片,常常把它翻給寶寶看,以增強他的記憶。還有你要記得,當外婆打來電話,就把外婆的照片指給寶寶看,這樣會很有效。 

22. 和食物一起玩
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給寶寶不同種類和觸感的食物--比如煮熟的花生、粥、麵條和切成大塊的水果等等。不要怕寶寶弄髒衣服,他將在與這些食物的遊戲中很好地練習抓握的能力,同時培養自己的感覺器官。 

23. 誰把玩具揀起來?
小家伙趾高氣昂地坐在自己的小車裡,把手邊的玩具接二連三地扔出來,讓它們落到地上。你給他撿回去,他又扔出來,並且為這個新發明的遊戲高興得手舞足蹈。
你千萬別覺得煩,就多給他撿幾次玩具又怎么樣,小朋友在體驗地心引力的作用呢。你還可以給他幾個捲筒紙或者是網球,再在他座位前擺只空盒子。好了,寶貝可以練習瞄準了。 

24. 新新紙牌遊戲
和大人玩的紙牌遊戲有些類似。找來幾只塑膠的裝食物的盒子,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扣在其中一只的下面,來回幾次移動盒子的位置,然後讓寶寶自己去發現他的寶藏。 

25. 穿越障礙物
沙發墊子、枕頭和紙盒子能幫助鍛鍊寶寶的運動能力。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地板上,教給你的寶寶怎樣爬過或者繞過這些東西。 

26. 我爬你也爬
你在前面爬,讓寶寶跟著你,一起爬著穿過房間。你可以改變速度,也可以在你覺得合適的地方停下來。 

27. 寶寶領導你
等寶寶稍微長大一些,他就會有自己的辦法來檢驗自己的創造力--讓你模仿他。他喜歡看你是否願意模仿他的各種動作,比如發出可笑的聲音,大笑,向后爬等等。 

28. 作怪相
鼓起腮幫,讓寶寶來摸你的鼻子,他摸的時候,你"呼"地吹氣;寶寶拍你頭的時候,你可以發出奇怪的聲音;當寶寶抓住你的耳朵,你就伸出舌頭。同樣的過程你可以重複三到四次,然後再換新花樣。 

29. 小手告訴你
抱著你的寶寶在房間和房間的周遭慢慢走動,握著他的小手,引導他觸摸各種物體。比如冰涼的窗框、衣架上柔軟的衣服、植物光滑的葉面……(首要原則︰保證安全。)隨時向孩子介紹他觸摸到的東西。 

30. 經典故事
選擇一個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把主人公換成你的寶寶,這樣就有趣多了。 

31. 創作一本"動物園的故事"
下次去動物園的時候,記得帶上相機。把寶寶喜歡的動物拍下來,裝進一本專門的相冊裡。以後可以和寶寶一起看這本相冊,共同分辨不同動物的名稱,還可以加上它們的叫聲和與它們有關係的故事。 

32. 讓寶貝做主(但只能偶爾為之)
在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這樣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有些事情是可以讓寶貝自己做主的--比如晚飯時用什麼顏色的碗。這樣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也是有意義的,同時還增強了他辨別顏色的能力。 

33. 猜猜誰會做主角?
全家人一起觀看記錄孩子成長過程的錄像帶,讓孩子看到自己第一次洗澡,第一次會爬,第一次過生日……你可以在一旁充當講解員。這會是一個鍛鍊孩子記憶力和語言能力的好機會。 

34. 每一樣都數一數
家門口有幾級台階?小朋友一次能將多少塊積木疊起來?你有幾個手指幾個腳趾?你要先養成大聲數數的習慣,孩子很快就會加入進來。 

35. 充分利用故事時間
邊看圖邊講故事是個不錯模式。你要善于指出圖畫中的細節,同時向孩子提問。比如"你見過白顏色的小貓嗎?" 

36. 關掉電視
很多時候,小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你和家裡人給他更多的交流與關心,這些可不是卡通片或者錄像帶能取代的。

37. 換一個角度看風景
把寶寶的餐椅從餐桌這頭搬到餐桌那頭。哈哈,這對寶寶的記憶力可是個大挑戰呢,他還能記得以前左邊坐的是誰嗎? 

38. 扭一扭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教寶寶扭腰的舞蹈和像芭蕾舞那樣的旋轉。 

39. 誰是誰
為那些孩子熟悉的人(親戚、朋友)各拍一張清楚的照片,每張洗兩份。這樣你就有了一套可以玩對比遊戲的"紙牌"。把這些照片都攤開在桌上或者地板上,幫寶寶一起找到哪張和哪張一樣。 

40. 下雨了,我們出去玩
跳進小水坑裡,坐在濕漉漉的草地上……當然這種遊戲會招來泥漿和一片混亂,但卻能教給孩子干與濕的概念。 

41. 尋找甲蟲
在雜誌或者圖書裡找到一些無害的昆蟲(比如瓢虫、螞蟻、蝴蝶)的圖片給孩子看,然後到公園或者小區的花園裡去尋找這些昆蟲。 

42. 一個玩笑
開個小玩笑,比如故意叫錯某人的名字,然後告訴孩子你是在開玩笑。這樣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43. 打扮起來
讓孩子試試穿上老爸的襯衫,打上領帶。你還可以找出冬天戴的帽子,丟了一只的手套,老奶奶的圍巾,看看孩子的創造能帶給你怎樣的驚喜。 

44. 什麼叫"體積"
找幾個不同大小的杯子或者是塑膠盒子。下次寶寶洗澡的時候讓他嘗試將水從這個杯子倒進那個杯子。有的時候他倒多了,有時候他又倒得太少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討論一下哪個杯子大,哪個杯子小的問題了。 

45. 顏色偵探
挑一種顏色(粉紅、黃色或者天藍,什麼都行),在帶寶寶去散步或者出去玩的時候讓他找出他看到的這種顏色的東西。下一次則讓他挑顏色,你來找。 

46. 小幫手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幫你做點簡單的家務了。比如在洗衣服之前讓他幫你把黑色的衣服和白色的衣服分開。或許你的寶貝還能夠把他自己的衣服都挑出來呢。 

47. 圖書館
如果你有週末去圖書館看書的習慣,或許偶爾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就幾分鐘,讓他感受一下那裡與眾不同的氣氛也好。 

48. 一次只一種
西方的小孩子在學習字母時,他們的家長都會遵從這樣的建議︰一周學一個。比如這周是A,那么就給他看以字母A開頭的書,把麵包切成A的形狀,用彩筆在白紙上寫A。
這個辦法你也可以借鏡,比如一周教一種顏色,學會一個數字等。 

49. 舊玩具的再利用
不要著急把他嬰兒時期的玩具扔掉。現下再給孩子那些搖鈴或者小皮球,你會驚異地發現寶寶為它們找到了新的玩法。 

50. 回憶那些感受
晚上臨睡前和寶寶一起躺在床上,問問他這一天當中什麼事高興,什麼事令他傷心,什麼是他最驕傲的……幫助孩子回憶一天當中的感受,你可以給他鼓勵或者安慰。 

記住,這件事情可以成為你與孩子間的習慣,直到他長大成人。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0~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無論是食物的攝取(由液體變成固體)、語言的發展、腦部的成長...等等,「翻身、坐、爬、站、走」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而詢問醫師,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有些寶寶發育得快,有些寶寶發育得慢,她提供了「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供家長參考,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部份,就該注意囉! 

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父母可在寶寶約二~三個月左右,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此外,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通常都無大礙,但為求安全起見,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
 
1.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醫師表示,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2.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六~八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師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一直要到八~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三)所代表的意義:寶寶會坐得穩了,表示其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當然,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此外,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須小心留意。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或鋪有軟墊的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當寶寶會坐時,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此外,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

3.嬰兒學爬階段
(一)發展時機: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a.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b.桌角、櫃子角: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c.電插座: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4.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八~十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吳芬芬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三)所代表的意義:站是走的前驅期,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O型腿、X型腿、內八、外八、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但劉士嘉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無關疾病問題,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父母就不須擔心。而在O型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通常在寶寶一歲半~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另外,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仰臥起坐: 讓寶寶仰躺,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複進行,可增強寶寶的肌力。
◎蹬腿運動: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六)建議輔助工具:各式玩具、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  a.桌子: 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
  b.冰箱: 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
  c.電扇: 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父母在選擇電扇時,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5.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十~十五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十一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左右):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十三~十五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三)所代表的意義: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a.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b.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c.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 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 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階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六)安全環境的安排: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a.陽台: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在85公分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公分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b.傢俱: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c.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勇

「我的寶寶最好動了,每次都讓我好擔心喔!」,「昨天他從床上跌下來, 我要怎麼注意他呢?」嬰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 很多外物會吸引他去嘗試, 加上一些肢體動作的不成熟, 常會發生跌倒撞擊事件,尤其頭部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腦部受外力撞擊,可能會有所謂「腦震盪」的反應,通常是表現出頭痛、噁心,厲害者甚至會有嘔吐的現象。這些症狀會在一、兩天內達到最高峰,而在一星期後逐漸消失。雖然腦震盪的症狀令人憂心,但基本上並無危險。 

頭部創傷最麻煩的是引起顱內出血。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頭痛、嘔吐、輕微發燒,休養幾天就可恢復;嚴重者急速大量出血,有時可立即致命。 

是否有顱內出血?可靠臨床神經學檢查初步判斷。一般的頭部X光檢查並無法看出顱內是否出血,僅能顯示顱骨是否受傷、骨折。現代醫療診斷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辨明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程度。 

一般若無明顯神經學上的異常現象、患者意識清晰、談吐自若,表示此創傷應該沒有對患者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緊張,只要在家多觀察孩童的後續變化即可。 

普通頭部外傷的處理原則是:在撞擊處給予冰敷,切記不要搓揉患處,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讓出血更嚴重;並在一週內,注意觀察孩童的一些生理意識變化, 短期內勿做激烈的運動,並保持心情的愉悅,勿過分激動。數日後, 可以熱敷血腫處,加速瘀血的代謝吸收。 

大部分的顱內出血都會自動止血,已出血的血塊也會慢慢吸收恢復。最怕的是,慢性硬腦膜周圍的出血,有時會有亞急性或慢性的病況變化,一般應觀察一週的時間。 

若孩童頭部撞擊後,發生意識漸趨不明、頭痛劇烈、大量嘔吐、呼吸困難、手腳或嘴角抽筋、一邊手腳比較軟弱(漸趨癱瘓),或是有不明清澈液體,或血水持續不斷由鼻孔或耳朵流出,應儘速至急診室就醫評估病情。 

(本文作者為彰化縣鹿港佳生小兒科診所院長)

2006/6/12 自由時報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稚教育之父「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在遊戲中,可將自我活動表現得最為顯著,於是他們是藉由遊戲來表現內在的心理歷程於外表上,也藉著遊戲的努力,來認識世界。而遊戲的另一個意義是讓孩子在遊戲規則中,清楚所有的遊戲都有秩序,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因此遊戲不但是給予兒童歡樂、自由、與滿足,同時也是教育兒童如何在和諧中處世。

至於,玩遊戲的寶寶有沒有變得更聰明,每個孩子一定不同。但絕是對他們的身體與心智發展,有相當的幫助,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看吧!

1.增加感官刺激
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都是需要刺激來幫助發展的。感官的發展,能幫助寶寶對環境的反應與敏感度增加;敏感度有了,自然所觀察、所學習到的資訊就會更多、更快!

2.一個人哲學
即使,寶寶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在一角玩。玩什麼?玩玩手、玩玩腳、翻翻書、丟丟球…。我們看來並沒有互動啊!可是寶寶還是玩的好專心,偶而還會笑得好開心呢!所以,對寶寶來說,就算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是有很多可以觀察的。例如:「咦?這一根一根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會動?媽媽說那叫手手,可是怎麼跟媽咪長得不一樣呢?」對他們來說?身上與周遭的一切,都太神奇了!

3.我學你、你學我
寶寶聚在一起,眼光沒有交集,也沒有交談;可是居然可以發現,他們所做的遊戲行為,其實是互相學習模仿的唷!就算年齡不相仿,寶寶還是會調整自己的步調,選擇哪些該取該捨,這就是一種學習!另外,寶寶透過觀察,跟著其他人唱歌、跳舞、律動...,並且開始糾正自己,以盡量做到與別人一樣的動作;這又是一種模仿、學習的行為。

4.有事自己解決
寶寶碰到問題、或跟其他小朋友有意見不合時,可能會問我們怎麼辦?那我們不妨也問問他「怎麼辦?」藉著這樣的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思考事情,看看該如何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學會如何與別人成共識。這是孩子學習社會化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經驗。透過這些經驗,孩子不會逃避問題與人群,會嘗試各種辦法解決。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需要學習的!

5.全能發展
不用說,遊戲時會需要用到手、腳、眼、耳、鼻、口、還有腦袋。每個階段的寶寶,會有不同的學習焦點。例如:先是感官刺激,然後是大小肌肉、記憶、再來是語言、邏輯…;一連串的發展,都可以說是從遊戲中習得的!

寶寶是經由感官來學習的,也是透過感官來遊戲的。不論寶寶多小,都有屬於他的幫助發展的遊戲,請誇張我們的肢體,露出我們的五官,陪著寶寶遊戲、陪著寶寶學習、陪著寶寶長大!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的“嬰兒標准體重表”有誤,容易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心髒病幾率世界衛生組織將在本周發表一個報告,指出在過去的40年裏,醫生提供給母親的“嬰兒標准體重表”是錯誤的。這個錯誤的標准使大部分嬰兒吸收了過量的營養,從而使現代嬰兒長大後得糖尿病、心髒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錯誤標准誤導母親》
長期以來,很多母親都是根據醫生提供的“嬰兒標准體重表”來喂養孩子,一旦孩子達不到“嬰兒標准體重表”的標准體重,母親就會爲孩子增加營養,比如讓孩子吃添加了很多營養物質的配方牛奶,或者提前讓孩子吃固體食物。 

這個“嬰兒標准體重表”在很多國家已經使用了四十多年,但世界衛生組織稱,他們經過研究發現,這個“嬰兒標准體重表”是建立在錯誤的研究數據之上的。因爲在設立“嬰兒標准體重表”時,當時的研究人員使用的是吃配方牛奶的嬰兒數據,而吃配方牛奶的嬰兒體重比正常吃母乳的嬰兒要重很多,因此這些數據並不准確。 

根據英國兒童生長發育基金會提供的數據,英國母乳喂養嬰兒在一周歲時的平均體重是22磅,而完全吃配方牛奶長大的嬰兒在一周歲時的平均體重爲23磅。母乳喂養嬰兒長得慢的原因是,這樣的嬰兒能夠主動調節自身所需的營養。參與制訂世界衛生組織新標准的兒童醫學專家梅塞德斯·德·奧尼斯說:“母乳喂養嬰兒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他們的睡眠方式也跟吃配方牛奶的嬰兒不同。而吃配銴云瑰成鄎h吸收了過多的不必要營養,結果導致他們肥胖。”
 


《世衛新標准即將面世》

按照過去的“嬰兒標准體重表”來檢查,一般吃母乳的嬰兒都會顯得瘦小,因此母親就會錯誤地爲嬰兒增加不必要的營養。健康專家認爲,這種不正確的喂養方法,就是目前全世界都出現兒童過度肥胖的根源之一。根據英國政府的一項調查,英國25%的初中學生都超重,這個數字是10年前的一倍。超重兒童長大後患糖尿病和心髒病的幾率要比正常人大很多。 

據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將在本周發布一個新的“嬰兒標准體重表”,其數據來源是全球6個國家的8000個純母乳喂養的嬰兒。這個“嬰兒標准體重表”提供的是母乳喂養嬰兒的標准體重。世界衛生組織在制訂新的“嬰兒標准體重表”時,采用的嬰兒樣本都是最健康的嬰兒,他們都是純母乳喂養,他們的母親都不吸煙,而且都能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 

【最新的標准表 】

WHO女童體重標准(公斤) WHO女童身高標准(厘米)

  初生 3.2 初生 49.0
  1歲 9.0 1歲 74.0
  2歲 11.5 2歲 86.0
  3歲 13.9 3歲 95.0
  4歲 16.0 4歲 103.0
  5歲 18.2 5歲 109.0

  WHO男童體重標准(公斤) WHO男童身高標准(厘米)

  初生 3.4 初生 50.0
  1歲 9.6 1歲 76.0
  2歲 12.1 2歲 87.0
  3歲 14.3 3歲 96.0
  4歲 16.3 4歲 103.0
  5歲 18.3 5歲 110.0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4月末時,寶寶的視覺已經接近成人的水準,深度的知覺使他(她)能區分遠近物體。他(她)能掃視物體並尋找熟悉的特性,能在頭腦中產生熟悉的人物形象。 

現在寶寶會長時間地盯著有黃色、紅色、白色、黑色等顏色的東西看了,而且眼睛、耳朵的功能已能和手腳的運動慢慢協調,協調後的寶寶聽到聲音會轉過頭去尋找聲源。當你拿著色彩鮮豔的物品在他(她)的視線範圍內移動時,寶寶的頭也能隨著物品的運動而轉動。 

寶寶吃得很胖,身體肉呼呼的,這個階段男孩的平均體重應為7.36公斤,女孩平均體重為6.78公斤,如果男孩的體重在5.76公斤以下,女孩在5.28公斤以下,就應該引起注意。在4-6個月時,平均每周的體重大約增加150-180克。現在寶寶的身體也長得很快,男孩的平均身高為64.5厘米,女孩的平均身高為63.1厘米。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階段寶寶的睡眠模式】


以下是寶寶從零歲到三歲,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及因應方法。但請牢記:
每個寶寶的睡眠習慣都不相同,與哥哥姊姊的習慣也不同。
依照寶寶睡眠的需求與模式,建立他適用的固定活動與生活節奏。一旦你熟悉自己寶寶的睡眠模式,就可以開始建立規律的固定活動來幫他 (以及全家人) 香香的睡,睡得香香。


新生兒〈0 ~ 2 個月大〉沒有白天,沒有晚上

新生兒的睡眠週期是混亂的。你可預見在最初幾星期中,每天 24 小時寶寶時睡時醒。每次睡眠時間只持續30 分鐘到 3 小時,而且晚上常是醒著的。大約 6 週左右
,就會開始出現較規律固定的睡眠模式。睡覺時,新生兒可能會不時抽動身體、抽搐、吸吮、大聲呼吸,甚至微笑;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嬰兒〈2 ~ 12 個月〉 漸漸出現規律性

此時寶寶會逐漸開始形成一個較可預測的睡眠模式。在24 個月間,寶寶一天中睡眠的時間會變得規律。在 36 個月間,大部分的嬰兒夜間會開始睡得比較長。第一年之中,嬰兒會自然減少白天小睡的次數,從每天 34 次變為 1 2 次。


學步兒〈1 ~ 3 歲〉 新的小睡時間表
十八個月左右,你的學步兒可能就不會在早上小睡了,到了兩歲半到五歲中間,白天可能就完全不睡了。同一時間,大部分的學步兒就已經可以晚上睡覺,而且一覺到天亮。大部分到了2 4 歲,就比較容易接受從嬰兒床換到一般的床睡覺。如果你的小孩每天早上是被叫醒而非自然睡醒,這表示他可能還沒睡飽,因為每個小朋友的睡眠時間不儘相同。然而,大多數的睡眠時間每天都相當固定。

【你的寶寶需要睡多久?】


新生兒:各種可能都有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新生兒沒有規律與固定的睡眠模式,通常父母都需要做些調適。

0 到 2 個月 範 圍 平 均
10.5 到 18 小時
14.5 小時


嬰兒:晚上睡覺

夜間睡眠的時間會變長,與白天的小睡會明顯不同。

2 到 12 個月 年齡 平均總睡眠時數 夜間睡眠時數 小睡時數
2個月 14.5 小時 9.5小時
5小時
6個月 14.5 小時 11小時
3.5小時
12個月 14. 小時 11.5小時
2.5小時


學步兒:白天活躍、夜晚熟睡
學步兒晚上還是會睡很久,不過白天已漸漸不需要小睡。但請小心!沒有比過於疲累的學步兒更難纏的了。

1 到 3 歲 年齡 平均總睡眠時數 夜間睡眠時數 小睡時數
1 歲 14 小時 11.5小時
2.5小時
3 歲 13 小時 11.5小時
1.5小時


【如何幫助寶寶睡地的安穩】


剛出生的新生兒:順其自然

剛出生的前幾個星期,寶寶和父母都需要互相調適。這階段的嬰兒是無法產生規律的睡眠模式,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根據寶寶的特性作調整。完全配合,很快你們就會開始建立起睡眠習慣模式。


1. 細心觀察新生兒想睡的種種跡象。許多嬰兒累的時候會變得比較煩躁或哭鬧,會
 開始揉眼睛,抓耳朵、或出現失神的樣子。一發現寶寶累了,馬上把他放在床上
 睡覺或小憩。
2. 請注意寶寶發出的一些訊息。新生兒也許比較喜歡被搖著睡,或一面喝奶一面睡
 。第三個月後,就必須開始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3. 嬰兒想睡時,就讓他們躺著睡。要睡在厚實的床墊上,但不要在多毛蓬鬆的寢具
 上睡。
4. 數週後,如果你的寶寶白天睡太多,你就要開始積極地幫助他夜晚睡眠。儘量使
 房間的燈光較昏暗,並且減少夜間的遊戲。
5. 階段性地設定寶寶睡眠的合理時間目標。剛出生的前幾個月,嬰兒是無法一次睡
 很長的時間。
6. 新生兒通常會剝奪家人的睡眠。當嬰兒哭鬧不休時,你會因為精疲力竭而發牢騷
 。所以當你真的需要休息時,就請你的另一半幫忙。儘量與寶寶作息一致,否則
 利用寶寶睡覺時做家事常常會休息不夠而導致事倍功半。
7. 建議新生兒上床前的活動:
˙ 洗澡
˙ 按摩
˙ 換上睡衣
˙ 輕搖與擁抱
˙ 聽歌
˙ 或任何對你與嬰兒都有效的方法

滿月後的嬰兒:找出一個有效的睡前固定活動
從六週到三個月時,父母必須開始找出一個每天晚上能讓嬰兒安靜下來的活動。在這個階段的嬰兒的睡眠模式比較規律,因此睡前的活動將有助全家人 (包括寶寶本身) 的作息需要。即使在外或由任何人照顧時,這些活動都要持之以恒。


1. 細心觀察寶寶想睡的種種跡象。許多嬰兒累的時候會變得比較煩躁或哭鬧,會開
 始揉眼睛,抓耳朵、或出現失神的樣子。一發現寶寶累了,馬上把他放在床上睡
 覺或小憩。
2. 請開始養成某種上床前的固定活動習慣。注意這些活動不會過於冗長或不切實際
 而無法有效實行。例如,若你想要從六個月起把寶寶搖睡,當他夜晚醒來時,你
 就必須重覆同樣的動作;甚至你可以持續到小孩兩歲時都還是如此。
3. 為你的寶寶訂定一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選定規件的小睡時間與上床時間,將有
 助寶寶得到充足的睡眠。澸少小睡時間並不會幫助養成寶寶晚上的睡眠習慣,事
 實上,這樣做可能會讓嬰兒過度疲累,晚上反而睡不好。但是也要避免小睡的時
 間太接近晚上上床的時間。
4. 為你的嬰兒寶寶營造一個舒服的環境。臥室不要太亮,要涼爽安靜。上床時與整
 晚睡覺時的光線和週遭環境,應該推持一樣。
5. 讓寶寶在預備要睡覺的地方養成睡眠習慣。每天晚上固定活動的最後步驟必須在
 晚上嬰兒要睡覺的地方完成。
6. 在寶寶想睡時讓他上床。這樣可以訓練他學著自己入睡,即時在半夜醒來時也會
 再沉沉睡去。而不需要你的哄睡。
7. 避免在上床睡覺時間養成固定的餵奶動作。睡前餵奶對嬰兒睡眠無任何幫助。六
 個月大以後的嬰兒,很少需要夜間餵食。把晚上餵奶或哺乳的時間提前,以免嬰
 兒把吃與睡聯想在一起。
8. 請記住,你也需要睡眠。如果有朋友或家人協助,就接受他們的幫忙。盡量避免
 用寶寶小睡的時間拿來做家事。養成跟寶寶一起小睡的習慣。
9. 建立一個你與嬰兒都喜歡的固定的上床前固定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
· 洗澡
· 按摩
· 換上睡衣
· 聽故事
· 一起聽歌

 

學步兒:夜晚睡覺,白天小睡時間變少
學步兒的睡眠模式會一直改變。一般而言他們都可以睡一整晚。這個階段的兒童夜裏都會習慣性地甦醒數次,如果父母在嬰兒階段就訓練他們自己入睡,學步兒通常會很快地再度進入夢鄉。


1. 訂定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固定小睡時間與上床時間有助學步兒得到充足睡眠。減
 少白天小睡時間對學步兒夜間睡得較好並無幫助,反而會產造成過度疲累,晚上
 反而睡不好。但是也要避免下午很晚才睡午覺。
2. 讓他們在預備睡覺的地方養成睡眠習慣。每天晚上固定活動的最後步驟必須在晚
 上睡覺的地方結束。
3. 為寶寶營造舒適的環境。臥室不要太亮,但要涼爽安靜。可以點個夜燈,但不要
 打開電視。上床時與整晚睡覺時的週遭環境 (例如燈光) 應該保持一致。
4. 在寶寶睡眼惺忪時讓他上床睡覺。這樣會讓他學著自己入睡,半夜醒來時也可以
 自己再入睡,你幾乎不用幫他。如果小孩半夜醒來,上床前的固定活動需要從頭
 開始。這樣的固定活動有助孩子自己入睡。
5. 如果你的小孩會拖延不肯上床,訂定一些清楚限制。例如你只會唸二則床邊故事
 或他只能喝一杯水後,就必須上床睡覺。
6. 把睡覺視為生活最重要的一環。照顧學步兒很費神費力,因此你睡眠也要充足才
 行。
7. 建立親子間喜歡的床前固定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
· 洗澡
· 換上睡衣
· 一起看書
· 一起聽歌
· 或任何對你和小朋友最有效的方法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這是許多新手爸爸、媽媽常常問鴘滌暋D。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的寶寶都應完全哺餵母乳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固體食物。當寶寶頭眼協調很好,且頸部的支持發展很好,大人吃東西時寶寶會專注的盯著或有搶食物的行為或嘴巴有咀嚼的動作,就代表他已經準備好要吃副食品。因此時寶寶的腸胃系統日漸成熟,開始可以消化固體食物,頭頸部也比較硬挺與身體成一直線,可以使用湯匙餵食副食品而不容易嗆到。所以,當寶寶開始餵食副食品也就是開始準備斷奶了。 
 

 

二、添加副食品之注意事項
原則上添加副食品的程序是:先給流質(湯汁)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最後才給固體食物。以下為添加副食的注意事項:

(一)烹調後的食物,不能放還在室溫中太久,以避免食物腐壞。
(二)當添加一種新食品時,應注意寶寶對此食品是否有皮膚及腸道過敏之現象,如嘔吐、腹瀉、腸絞痛及疹子等。
(三)食物之溫度不可太高,以避免燙傷寶寶的口腔。
(四)食物加熱後需攪拌均勻待微溫後才餵食,因高熱可能燙傷寶寶之口腔黏膜。
(五)不要在食物內過度添加香料、味精、糖、食鹽,養成寶寶攝取清淡食品的健康習慣。
(六)不要強迫寶寶將所有準備好的食物吃完或不要給過量的食物。
(七)餵食副食品時,應給寶寶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並加以鼓勵。

餵食副食品時,父母要有耐心,而且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在餵食上,亦不可以食品作為懲戒或獎勵,儘量給他多種食物去選擇。很多人在嬰兒4個月就餵予寶寶果汁,尤其是柳丁、橘子汁,但根據研究,柑橘類及草莓較易引起過敏的,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專家建議一歲後再開給予。

 

三、愛的叮嚀 營造快樂的氣氛
為了協助寶寶快樂的進食,建議爸爸媽媽準備一張加有托盤的嬰兒餐椅,在開始餵食前一星期,每天讓寶寶坐在嬰兒餐椅一些時間,讓他習慣,用餐時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培養他良好的進食習慣,並準備一件柔軟易清洗的圍兜,在嬰兒餐椅下,可鋪幾張報紙,以減低寶寶用餐後的清理工作。
選擇大人最輕鬆、充裕的時間下開始嘗試餵食寶寶副食品,一開始寶寶可能不太習慣不同的進食方式及食物,餵食者需要有耐心以一邊餵食,一邊鼓勵他:「好好吃喔」!。維持用餐時的氣氛,但因每個人的胃口及對食物的偏好不同;故不要勉強寶寶,當他不想吃時,就抱離椅子

四、小秘方 嬰幼兒副食品製作
(一)葉菜類
1.菜泥:
(1).將胡蘿蔔、南瓜、馬鈴薯、蜿豆、高麗菜、覓菜等纖維少或嫩葉之蔬菜洗淨去皮切片,放入鍋內加少量水蒸煮。
(2).煮熟後以湯匙壓碎成泥狀。
2.剁碎之蔬菜:
(1).將覓菜、菠菜、青江菜、空心菜等葉菜類蔬菜洗淨切碎,放入鍋內加少量水蒸煮。
(2).待菜蒸爛後盛出。

(二)水果類
1.果汁
(1)橘子、柳橙:
 I.將橘子剝皮後或柳橙切成兩半,將汁擠出。
 II.初次餵食前加冷開水稀釋後再餵食,濃度由稀逐漸變濃。
(2)蘋果、梨子、蕃茄及葡萄:
 I.將蘋果或梨子去皮切片置於碗內。
  II.將蕃茄或葡萄置於碗內,以熱開水浸泡兩分鐘後,去果皮。
 III.乾淨紗布將蘋果、梨子、蕃茄或葡萄包起,以湯匙壓擠出汁。
 IV.初次餵食前加冷開水稀釋後餵之,濃度由稀漸濃。
(3)西瓜、香瓜及哈蜜瓜:
 I.將瓜肉以湯匙挖出,還於碗內。
 II.以湯匙壓擠出汗。
 III.初次餵食前加冷開水稀釋後餵之,濃度由稀漸濃。
2.果泥:
(1)選擇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哈密爪、木瓜、香蕉、蘋果等。
(2)將水果洗淨後去皮,
(3)以湯匙以刮取,壓碎成泥。

(三)五穀根莖類
1.米糊、麥糊:取適量之米粉或麥粉,置於碗內,加入適量奶水或開水調糊狀餵食,初次便用,請試原味之米(麥)粉。
2.餅乾、吐司麵包、鰻頭:寶寶開始長牙時,可給予餅乾或烤過之吐司麵包(饅頭)。
3.稀飯:
米湯:將米熬煮成粥,取其湯汁。
薄粥:將一碗飯煮成三碗粥之濃度。
濃粥:將一碗飯煮成兩碗粥之濃度。

(四)肉魚豆蛋類
1.肉泥、肝泥:
(1)選擇筋少之瘦豬肉、牛肉或雞肉,絞碎後蒸熟。
(2)將豬肝或雞肝蒸熟,後切成小塊搗成泥。
2.魚:選擇魚刺較少、肉質較細的魚,洗淨蒸熟後搗碎。
3.豆腐:將豆腐以開水沖淨即可餵食。
4.蛋:
(1)將蛋置於清水中蒸(煮)熟,取出蛋黃以湯匙壓碎,加入少許開水餵食。
(2)將蛋打入碗內,如湯汁至八分滿,攪拌均勻,放入鍋中蒸熟。

 

五、副食品添加表(一)
年齡 食物 添加及烹調指示 每日飲食量及餵哺指示
一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請依指示沖調(注意奶粉與水量比) ◆每2至3小時餵奶一次
◆請用奶瓶,每次餵90~120c.c.,每天7次

二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請依指示沖調(注意奶粉與水量比) ◆每2至3小時餵奶一次
◆請用奶瓶,每次餵120~150c.c.,每天6次(夜間可以減少一次)

三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果汁

◆ 請依指示沖調(注意奶粉與水量比)

◆ 新鮮水果壓擠果汁,通常與等量開 水混合 ◆ 同二個月

◆ 請用奶瓶,每次餵150c.c. ,每天5次

◆ 在任何二次餵奶之間,每天一次,剛開始給10 c.c.,可以增加至30 c.c.
四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果汁

果泥

菜泥

麥糊、米糊、麥精片
 

◆ 請依指示沖調(注意奶粉與水量比)

◆ 新鮮果汁與開水混合

◆ 除成熟香蕉外,已燉熟為佳,用湯匙弄碎

◆ 煮熟到柔軟再弄碎,一次只給一種蔬菜,再慢慢增加

◆ 與溫開水或嬰兒奶粉混合 ◆ 每天餵5次,夜間一次可以停餵

◆ 每天餵5次,每次餵180c.c.夜間一次可以停餵

◆ 每天一次,以30 c.c.~40 c.c.為宜

◆ 開始時給予一茶匙,慢慢增加到3茶匙

◆ 可用茶匙餵食,開始時先給予一茶匙,再依嬰兒胃口與成長可增加到6至8湯匙

◆ 一茶匙,慢慢增加到3茶匙

 

六、副食品添加表(二)
年齡 食物 添加及烹調指示 每日飲食量及餵哺指示
五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果汁

水果

蔬菜

榖類

吐司

肉泥/肝泥  

◆ 請依指示沖調(注意奶粉與水量比)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 烤至棕黃色

◆ 單獨或與麥糊混合煮熟、弄碎
◆ 同4個月,其中一次可以牛奶代替

◆ 與4個月同,每天餵5次,每次餵180~210c.c.

-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與4個月同

◆ 讓嬰兒咀嚼,強壯牙床,每日一小片

◆ 開始時一茶匙,慢慢增加到2湯匙

 

七、副食品添加表(三)
年齡 食物 添加及烹調指示 每日飲食量及餵哺指示
六個月

七個月

八個月

 
母奶

嬰兒奶粉

果汁

水果

蔬菜

榖類/粥/細麵

吐司

肉泥/肝泥
 
 

◆ 請依指示沖調

◆ 新鮮果汁,開水慢慢減少至只給純果汁

◆ 七個月開始可以吃生水果

 
◆ 可以與碎肉、蔬菜共煮

 
◆ 每天餵奶4次,開始漸漸可以牛奶代替

◆ 每天餵4次,每次餵240c.c.

◆ 可改用杯子,每日60 c.c.

◆ 3湯匙

◆ 6~8湯匙

◆ 1至2茶匙,慢慢增加到半碗

◆ 每日一小片

◆ 2湯匙
下列食物可以在此階段添加,每天一次,每次可餵一種新食物,等習慣後再加另一種新時物,等習慣吃過4至5種不同的食物後,每天可以混合餵食

蒸蛋

 

豆腐

魚(吻仔魚、白鯧魚、吳郭魚、白帶魚、旗魚)

瘦肉湯
 
◆ 將蛋打在碗內,家水至八分滿,攪拌均勻後蒸8分鐘

◆ 煮熟弄碎,即可餵食

◆ 用水將於煮熟,弄碎,要把魚刺
去乾淨

 
◆ 開始給一湯匙,慢慢增加到一個蛋

◆ 開始給一湯匙,慢慢增加到2湯匙可一天給1至3次

◆ 開始給一湯匙,慢慢增加到2湯匙可一天給1至3次

 
 

◆ 開始給每天1湯匙,慢慢增加到可一天給 2至3次

 

八、副食品添加表(四)
年齡 食物 添加及烹調指示 每日飲食量及餵哺指示
九個月

十個月

十一個月

十二個月

 
母奶、嬰兒奶粉 ◆ 每天餵奶2至3次,每次240 c.c.,餵母乳減 少時,應以其他奶類代替,週歲後仍應每天 喝兩杯
水果,蔬菜、蛋豆製品

粥/麥片/細麵等

魚、肉 ◆ 請參照六至八個月

◆ 請參照六至八個月

◆煮熟、弄碎
 
◆ 請參照六至八個月

◆ 請參照六至八個月

◆ 慢慢增加到1湯匙半,每一天給2至3次
 

一歲以上 各種食物、牛奶、水果等 一般家常食物之作法 三餐與大人同時吃,上午十時與下午三時可給牛奶或水果等為點心,儘量不要給幼兒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


如有任何問題,可與醫護人員討論,以適時提供最適當的照顧。

基隆院區(02)2431-3131 轉2633、2634

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3351、3352

林口院區(03)328-1200轉8581、8582

嘉義院區(05)362-1000 轉2409、2410

高雄院區(07)731-7123 轉8738、8739

 

護理部/兒童胃腸內科製



gisu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